IP 1:上台前做好完全的准备
我第一次上台歌唱时,有一只脚紧张到发麻,可是第二次,我却很顺畅,因为我唱了最拿手的《海阔天空》。我对这首歌太熟悉了,每一句台词,每一个音高,甚至配音我都记得一清二楚。
后来我就知道:当你对即将上台要做的事非常“非常熟悉”“准备充分”的时候,你就会充满自信。
自信,真的可以战胜紧张。
具体的准备要怎么做呢?我们拿“知识分享”来举例。
首先,你得完全清楚自己分享的每一个要点,每一个问题,可能会出现的情况。然后,理清楚是分享时的思路、顺序以及节奏。你最好先练习一遍或者几遍,可以录像或者录音,回看一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。也可以给朋友分享,让他们提出意见。
如果最后你还害怕上台忘记,那可以带上手卡、笔记,方便查看。在上台之前,记得给自己打气:我已经准备好了,加油!
TIP 2:多次尝试,让上台成为习惯
这一点“老师们”最深有体会。我采访很多老师,他们都说,自己一开始也特别紧张,后来上着上着,就慢慢变得很从容、轻松。数据表示,一个人的演讲能力,是随着他的上台次数增加而增强的。
熟能生巧,上台次数越多,越能得心应手。
TIP3:改变心理—我是来送礼物的
导致紧张另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得失心太重,对自己的期望过高。很多人还没上台,就开始幻想自己出糗时被嘲笑,被质疑的模样,越想越紧张。
其实,就像沈从文先生那样,就算自己出糗了,观众也不是不能接受的,大方承认自己的紧张,并无什么不可。
其次,我们演讲的目的是什么?是把我们的思想,我们的知识,我们的情感传达给别人,而不是仅仅为了表现“完美无缺的自我”。采访糖糖老师的时候,她说:“有句话是我从书中读来的,我觉得很好:不要想着你上台要给他们讲什么,把你接下来要说的想成礼物去送给他们。”
TIP4:学习演讲的技巧
看那些友善的眼光:
本来就紧张的情况下,如果我们再遇到质疑、嘲笑、不屑的眼光时,可能会让我们乱上加乱。就算是发挥很好,遇到这样的眼神,还是会打击到我们的信心。所以,我们要有意识地避开这些眼神。
调整呼吸:
紧张时难免会呼吸急促,大脑缺氧,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来放松身体。一个有效的呼吸法是“深吸气4秒,屏气2秒,再缓缓地呼气”,这样可以减缓呼吸的节奏,并且让氧气充分在大脑中转化。
情绪、肢体语言:
很多人以为演讲就是“演说”,其实是不对的。其实我们还需要用情绪、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想表达的。事实证明,情绪和肢体语言远比单纯的语言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,更能让人明白你在说什么。
当然,还有其他一些小技巧,如果你也感兴趣,可以下载APP“TED”观看别人的演讲学习,也可以添加下方小编的微信,进入群内大家交流。
TIP5::幽默感
听众被你逗笑的话,你的演讲就成功了一半。幽默感是交流最好的武器。很多人认为自己不幽默,其实不然,每个人都有幽默的一面。
想要成为一个幽默的人,那平时就得学习学习幽默的人怎么说话的,有什么段子或者语法,当这些东西成为你的“口头禅”的时候,幽默也不会很难。
当然,幽默就像好文章,妙手偶得之,不可强求。一个人够幽默,也需要足够的情商,所以推荐你去看看《情商》这本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