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云南的小霞同学给我留言,问了我一个关于说话逻辑的问题。
说话逻辑如何练就,因为我性格内向,然后现在的职业必须要在短时间里学会逻辑大胆的说话,我有点不适应。
我一直强调,想要得到正确的答案,首先必须要先学会提问。在这个问题里我想先明确的是:说话是否有逻辑和性格内向没有绝对的影响关系。其次,要清楚的知道,一个人的说话逻辑不是很快就能练就的,最多是通过训练,就某个问题能够很有逻辑的表述。
为了方便学习,先普及一点百科知识。
逻辑:
逻辑有三种不同层次和角度的含义:1.表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,如这不符合生活逻辑;2.表示思维的规律性或规则,如无论说话或写文章都要符合逻辑;3.某种特殊的理论、观点或说法,如“谁先控制海洋谁就将控制世界”。4.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或行动。如逻辑学、逻辑研究。
逻辑包括很多方面,在这里主要解决:思维的规律性或规则这个问题。
以前我一开口讲话,也会经常被点评:有些话说过了就不要重复啰嗦,你说话总是说过去了又说回来。
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,说到底就是因为说话逻辑不清,总是忍不住“强调”,也正是如此,即便我讲的很爽、很流畅,但表达效果往往不如意,这是很多能够意识到自己说话逻辑不清的人的痛,深深的。
既然问题有了,咱就一起说说练就说话逻辑这件事,练就说话的逻辑也有先后。反复不断的说话,并且不断抠毛病加以改正很重要,但还不是首要。
稍稍理一下顺序:
首先,提升认知。
提升认知?听起来很空,如何提升呢?
三个字:多积累。
积累的方式有很多,多听别人怎么表述一件事、一个问题。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看书。通过看书,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,读的书越多,识的理越多,你就会发现不仅是知识和道理,学科之间也大都是相通的。
扩大知识面,并且尽可能的杂一些,注意,是杂,不是专。这才能够使自己的认知体结构越来越完善。
肚里有货,说起话来,也会逐渐有一套自己的逻辑。
其次,多思考,抓住重点。
做事讲求以结果为导向,说话也未尝不是如此,稍不注意就会跑题。
不管说什么,在表达之前先明确你需要达到什么效果。
先看一个小故事:
一个汽车司机把一位上了年纪的路人险些撞伤,两人因此争吵起来。
司机说责任在走路的人,因他走路不小心;
走路的人说责任在司机,因司机开车不小心。争到后来,司机说:“责任不在我,因为我已经开了五年车了。”
走路的人很不高兴,回敬道:“你开了五年车有什么了不起,老子已经走了五十五年路了!”
在争论中,“这次事故是谁的责任”才是重点,但后来变成了比较开车和走路的资历长短。很明显就有了逻辑的错误——转移了重点。
平时在说话的时候,先思考自己或对方说出来的话,是不是紧扣了重点。否则,一旦你跟着别人的思路走,就很容易乱套。
再次,明确因果、承接并组织语言。
抓住重点还不够,还要明确因果、承接并组织语言。从普及的百科知识中不难理解,所谓逻辑,背后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支撑的。
如果你觉得规律不好提炼,那就先从因果关系开始着手,因果很容易被固有的逻辑所理解。
从上到下、从里到外、由浅入深等都是说话的一些潜在的顺序承接。
也就是你说的话,前后应该是顺序承接的,存在因果的。
最后才是多写、多说,然后多重复练习。
写和说是最实用的方法,我经常用,你也可以试一试。每天把你想到的,思考的写下来,并且在写的过程中,多注意逻辑关系。如果你觉得自己不爱思考,写实在是不知道怎么下笔,可以“模仿”。
也就是看书的时候,不要看内容,就看表达的逻辑,然后“说”出来。这是写的衍生物,也是说的本质。
有时候逻辑是可以套用的。你不妨先借用某个人的逻辑或者观点来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当然,“说”也是可以“模仿”的,也就是重复前面借用的方式啦。
说话逻辑不是“看”出来的,也不是“听”出来的,而是“练”出来的。
上面说的都是一些干货,干货很多人都不怎么有耐心去“咀嚼”,就顺便再说两个技巧:
首先,说话不要直接说死。也就是不要动不动就“我保证何如”、“这一定会怎么样”。
严格来说,这并不是练就说话逻辑的方法,但至少不会过早踩雷。
其次,说的时候请死板的采用“第一,如何如何”、“第二,什么什么”、“第三,怎样怎样”……对,就是1,2,3……分条陈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