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问题,我们练的是什么?
我们训练的是当众讲话的“分析能力”。
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训练分析能力呢?
因为分析能力是表达的“核心能力”,是个人能力的真正体现。
你是否有怀疑?不是说只要上台敢讲就行了么?
那你真是对当众讲话理解有点“狭隘”
我要问问你。为什么让你当众讲话呢?为什么我们要上台讲话呢?难道只是当众“说”那么简单吗?不要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“想”。
你再换个角度这么想:领导为什么让我讲话?大家为什么要听我讲话,想听我讲什么?这样一想你是不是“豁然开朗”。
不要总是抱着“完成任务”心态去讲话。
既然当众讲话是能力的体现,那你如何才能通过讲话来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呢?
那就是让听众“感知到”你讲的有道理。
有道理,就是分析到位(所以,我们经常听别人讲话讲的好,就是人家讲的有道理)。因为有道理,听众才会“相信”,因为相信才会认可。
通过我们课堂上的训练,发现我们在表达分析中还存在几个“小问题”:
{C}1、 {C}似乎明白了,但是却讲不出来。
我们要知道,想和讲是两回事,想是多线条的,讲却是单线条。只有练习把一个问题讲清楚,才能养成“垂直表达”的习惯。
{C}2、 {C}对行为动机分析还不够深入
分析就是多问一个为什么,解决了“为什么”的问题就解决讲话没有深度的问题。比如课堂上“为什么宋国人要守在木桩跟前?”“为什么楚国人要在船上画个记号?”“为什么那位农夫最后选择了拔苗”等等
{C}3、 {C}分析过程和推出的结论不一致
分析过程必须透彻,必须把这个现象分析明白,只有把事件中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分析清楚,我们才能推导出“正确的结论”。
{C}4、 {C}总想讲清,却绕不回来。
只有把案例想清楚了,才能讲清楚了。所谓的讲清楚就是用你的分析来证明你的“结论”。
{C}5、 {C}结论太长
结论就是你的观点,观点太长自己记不住,别人也记不住。我们讲话的目的就是让听众记住,所以要总结成短句,一个字或者几个字。比如“成长没有捷径”“经验也会犯错”“认知决定命运”
还是那句话,希望大家多练习,把一个问题讲清楚了,你就会有成就感。训练在精不在多,继续加油。